江油:加快农业园区建设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
今年以来,江油市深入贯彻总书记来川讲话精神,以“五大发展理念”总揽全局,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,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“135”现代农业产业布局,聚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,引领现代农业发展。
一、坚持种养循环,突出绿色发展。秉承“以种定养、以养促种”的绿色发展思路。一是严格落实生态消纳制度。规定新建养殖场必须按照“以种定养”标准流转土地,或与种植业主结成联盟,以畜禽-沼-菜(果)种养循环模式完成粪污消纳,鼓励养殖场利用畜禽粪便制作商品有机肥料,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%,规模养殖场粪肥综合转化率达100%。二是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。广泛运用生态循环农业科技,大力推广种养循环、立体农业、轮种间作、节水节肥节药、废物综合利用等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,发展“猪-沼-菜(果、粮油)”50万亩,“稻-鸭、稻-渔等稻田综合种养3万亩,林菌、林药、林花、林禽等复合经济2万亩。三是积极开展示范点建设。建成种养结合、“三沼”综合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52处,完成沼液贮存池、田间肥水池、沼液输送管网等配套建设,实现粪污零排放和全消纳;建成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3处,完成秸秆青贮发酵设施和秸秆收、贮系统建设,实现秸秆循环再利用;建成粪肥转化生物科技示范点8处,完成现代有机肥生产线建设,提升了自动化生产水平,提高了商品肥品质,实现了禽粪肥料化利用。
二、推动三产融合,实现协调共进。一是做强产业基地。按照“平坝发展精致农业、丘区发展标准农业、山区发展生态农业”的总体布局,着力打造以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”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园,以蔬菜、生猪、粮油为主的优势产业园,以林果、花卉苗木、中药材、兔业、水产为主的特色产业园,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42个。二是补齐加工短板。引入冷藏保鲜、清洗分级线、烘干设备、冻干设备、打粉制粒生产线、包装线,到2017年我市农产品初加工冷藏、烘干设施累积达到326处、产地初加工能力达2.23万吨,比2016年提高11.5个百分点。其中,力争将西屏现代獭兔产业园打造成全国最完整的獭兔全产业链。三是激发三产活力。积极拓展“农业+旅游、农业+康养”等融合发展模式,注重激活农业多种功能,围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,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566家,休闲农业景区14个,年接待游客430万人次,实现综合性营业收入约22亿,吸纳3.8万人就近就业,获工资性收入近3亿元。
三、强化体系支撑,夯实发展基础。一是强化主体支撑。围绕园区主导,引进培育、扶持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创新“园区+业主+农户”、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等发展模式,通过土地入股、土地出租、务工收入、二次返利等方式构建起利益联结体系,促进园区利益共享;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16次,共培训377人次,全市龙头企业总数达57家、年经营销售收入达36.4亿元,家庭农场总数达500个,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77个;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10.2万户。二是强化科技支撑。与以色列合作开展无抗健康猪料研究,与荷兰合作建立百合研究中心,与四川草科院合作建立西屏獭兔研究中心;在园区建立“四新”示范基地19个、示范面积4.6万亩,推广新品种24个、新技术18项;充分利用“农业科技三下乡”、农业科技网络书屋、农技推广“云平台”等多种渠道推广现代农业技术,完成基层农技人员培训121人,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440户(贫困村900户),辐射带动2.88万户。三是强化服务支撑。以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基础,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全市园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达48%,绿色防控率38%,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8.5%,全面实现动物防疫和生猪阉割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。